Tuesday, September 30, 2008
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来自编辑器的感悟
===== 引子 =====
今 天很奢侈的浪费了一天企图寻找一个合适的文本编辑器(作者注:文本编辑器是一种用来编写无格式字符文件的软件,最常见的例子就是Windows上的记事 本),因为昨天终于成功的申请到了GAE,兴冲冲的跑去看官方的教学录像。一个工程师gg演示了如何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留言板程序。可是我看了半天完全没注 意他写的内容,只看到他用的文本编辑器好智能,好漂亮,好强大,好让我口水……后来定格了他切换程序时的画面,原来他用了一个叫做TextMate的文本 编辑器,可是这是个Mac独享的软件:(
在网上搜索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在blog里说为了用上TextMate这么一个需要四十美刀注册的文本编辑器(注意,在这里想想我们的记事本),专门花了一千美刀买了一台Mac电脑。这让我有了好多感慨——
===== (一)总有创新的地方 =====
在 TextMate之前,这个世界上就已经有了很多的文本编辑器了,从Windows上不要钱的记事本到传奇的Vi和(X)Emacs,即使是在Mac平台 上也有老牌的BBEdit,单单是我知道且能够不费力气在纸上列出名字的文本编辑器就有二十多种。就在这么一个小小的领域,TextMate还是一出现就 凭着它优秀的自动补全设计让人如梦如醉如痴迷。
所以不该再感叹为啥当年苹果砸了牛顿的头而不是直到今天才砸到自己的头。不要说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 好多的xxx,所以再做xxx是不可能的了。一个以前没人做过的市场似乎更容易霸占,可是有时候一个创新就可以把所有的前浪送到沙滩上。而在这样一个人类 知识飞涨的时代,想出一个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很困难,想出一个全新的做事的方式更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
===== (二)细节决定结果 ======
说了这么多TextMate如何迷人,或许即使对技术没有多大兴趣的人都有点想知道她到底有什么特别了,其实很简单,仅仅是她的tab键很智能。比如我在html文件中输入head再按一下tab键就会得到这么一大堆东西:
<head>
<meta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http-equiv="Content-type"></meta>
<title></title>
</head>
看 到这里,即使你不知道上面都是些啥东西也知道为什么我爱她了,她太聪明了,把我本来要敲半分钟的东西瞬间搞定了。在TextMate之前没有一个这样的软 件,使用这么简单的tab键完成如此有效率的自动补全,在未来也许会有,可是它还没有出现。就是这样一个细节的功能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编辑器。
===== (三)不要过早的下结论 =====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都觉得这几乎是一片TextMate的枪文了,呵呵,那么你错了,今天关于编辑器的故事还有一个主角没有登场呢,而现在才是说起他的时候。
他是VIM。
我 没有把任何形容词放在这个编辑器(对,就是那个两个月前我在blog里面抱怨编辑器)的名字前面,因为我找不到这样一个词。在我苦苦寻找的时候,有人告诉 我VIM有个插件能够实现“类似”的功能,此时已经不抱什么希望的我装上了这个插件。打开一个html文件,输入head,按下tab——奇迹发生了,一 个智能程度丝毫不输于TextMate的补全让我的心跳速度瞬间飙升一倍。
就是这么简单,不需要四处搜索,不需要更换电脑,不需要花费一分钱,一个这些天天天面对的东西,就在这一瞬间,如同蜘蛛侠穿上了他红色的外套一般让人认不出来了。有太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和人被忽略,有太多“理所当然”的结论来得过于匆匆。
===== (四)海纳百川 =====
十七年前,连Windows95都没有诞生的时候,256色的字符显示器还很常见的时候,VIM就诞生了。而与他十分相似的他的老爹——vi编辑器——早在1976年就已经出现了。是什么让一个软件32年薪火不灭,至今仍被我等geek歌颂与崇拜?
可不断演进的能力。
VIM可以装上许多根本想象不到的插件(比如上面提到的snippets插件)从而吸收各种编辑器的好处,他可以学习一切新的东西,因此他不会过时;电脑的硬件性能,软件使用的方式,操作系统的环境无一不在剧变,而VIM通过不断的学习补充顽强而成功的活到了现在。
做人当如VIM。
Saturday, September 27, 2008
写在秋风萧瑟的日子
中午走在过街天桥上,才发现即便在这正午的阳光下,风儿还是那么侵人肌骨……抑或这寒冷不是来自于外部吧。现在的自己真的有些让自己都不认识了,一年前的我不会给老师写信说最近没有可以着手做的事情感觉困惑;每天在实验室待到最后离开,其实也不是为了实验室通畅的网络。从来没有这么想做成一些事情,准确的说是去做一些事情。大概认识我的人都不觉得我是那种很有理想喜欢呆在聚光灯下的人;一个带有些“不靠谱”气质的geek似乎是对我最好的描述。又是什么把我变成了滚筒里奔跑的仓鼠?
大抵是空虚吧。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都要做独立的自己,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快乐;做事情不是为了给众人看也不是为了某个人。“每个人都是刺猬,距离太近就会互相扎到”这样的道理也是知道的;不想成为麻烦,所以会在一次次打开msn窗口后又按下Esc。一个人穿过街上的人流,即是寂寞也是安宁。
曾经有人找我PS了一张做CD封面的图,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正如你所猜到的那样是用作礼物的。等待,一个渺茫的希望,也许是很傻也许是很聪明,如一壶浓茶,苦甜自知。
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信息多了也不好
言归正传,为了做一个合格的说“外星语言”的geek,我最近在研究geek们喜欢的工具(当然这也和师兄至今也没有给我分配什么需要做的工作有关系,呵呵)。表面上看是出于崇拜伟大的Eric S. Raymond,因而学习他喜欢的编程语言,实际上是因为实验室已有一些python脚本,我这种懒人自然是抱定了继承师兄师姐工作成果的信念。不管怎样,我是下了决心要买进python的大门了。
要学一门编程语言对我来说实在不应该是一个问题,虽然我还刚刚是编译器的入门级研究者,编程语言在我眼里已经是基本上差不多了——只是表达结构不太一样,最后都会变成三地址码的。可是既然是自学就要找书看吧。python的书籍其实还是很多的。各大出版社从O’Reilly到Sam都有书讲python,还有很多开源的书籍文档。这时候看什么呢?
最开始看的是O’Reilly的Learning Python,这个系列的书总体是质量还是不太差的,不过却也不是很容易的样子。后来看上了Dive into Python,这本书看了大概几百页的样子就看不下去了,它的结构实在是有些诡异,既有点像给编程新手的又有些像是给python老手的,总之觉得它不对我的胃口。
今天又在smth的python版上发现了一本叫做A Byte of Python的书,感觉相当的平易啊,虽然是英文的一样可以看得飞快,而且也很有收获,顿时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到Amazon.com上敲一个python进去,二十多本书跳出来,还有主页上的开源文档十余篇,在这里到底哪个才是适合我的?现在感觉很多领域都是,有太多的资料可以看,已经不是找不到书看的时代了,是书太多不知道看哪一个的时代……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啊,谁想好了如何解决信息质量的问题我一定先要个签名,以后见人就说我认识当下如日中天的xxx公司的xxx呢;)
荒废的一天
下了第一节课出来,太阳虽然升起来了但是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暖和,穿着短袖衫感到的不仅仅是凉爽了,还有些许寒意。短暂犹豫,还是放弃了回去加衣服的想法,去了实验室。很快解决了第二次的统计作业(其实代码昨晚上就写好了,今天补上文档而已),发给了TA。下次交作业就是十一后了,miahaha~
写完了matlab作业就开始无所事事了……这也就进入了今天日志的主题……上网转转,看看有没有课件更新。于是想起来一门课似乎需要做基于web的快速开发project,而我的C#基本不会,J2EE仅仅知道是什么。搜索了一下电子书,找到了一两本据说是经典的,不过都是外文的(传言说比较老的版本有中文翻译,不过质量差到了还不如英文原文好懂的程度)。然后在我看了两个目录,还在犹豫是要接着我一知半解的C#学下去还是索性学习一下Java(会这个似乎比C#对找工作有好处?),这时候就被叫着吃午饭了……上午就这么完了,收获就仅仅是知道了J2EE和J2SE的区别-__-b
下午是一下午的自然辩证法,课上我很勤奋的看了三十多页的龙书,在这种有点困的情况下还能看这么多,自己都觉得很奇迹的:) 课上仍旧是放了discovery,这次是伽利略的故事了。纪录片结束的时候提及了米国关于教授物种进化学说的争论。作为伟大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出来的好青年,加上十几年科学教育,我从骨子里视宗教为愚昧野蛮的象征;看了这片子更是认为有必要打倒一切旧宗教,树立唯物信仰了。
下了课回到实验室继续无所事事……在卓越上定了几本书,U盾都特意找出来了付款方式却弄错成了“货到付款”:( 算了,就这样了吧。(仔细比较了一下卓越,当当和china-pub,价格其实是差不多的;不过china-pub的快递太慢了,当当的网站很多书都不显示封皮,而且有人在那买到的书有些脏;而卓越还是又快又好的。不过据说卓越盈利情况不好,嗯,这是为啥子呢?)
晚上收到了州杰发过来的班里的通讯录,是foxmail导出的cvs文件,导入到我的outlook 2007中比较乱。于是又用excel打开,简单处理了一下(就是用了用left,right,len,concatenate函数倒腾一下),存成xls再导入outlook就很顺畅了:) 折腾完了就回寝室洗衣服去了。
=====最后感慨一下=====
唉,我现在的编程语言都开始混乱了(C, C++, C++/CLI, Matlab, VBA, python, bash, Java, JavaScript, ……)不知道该为我会这么多高兴还是该为记忆相互干扰忧虑……
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英明神武与杞人忧天是邻居
这个时候一个十分“英明神武”的想法出现在了我的脑子里,应该先去前台借一把伞哦,不然等下雨了就借不到了:) 前台的JJ’s很是理解我的做法,伊们也在感叹着天气的多变。拿着伞就是有恃无恐了,可是等到我晚上十一点从楼上下来才万分遗憾的发现原来没有下雨,唉,白聪明了一场:(
话说我的先知能力有时候还是有用的,就比如八月底我刚回来,就在超市里买了袋子的奶粉。当时先是拿了伊利的,想了想最后还是崇洋媚外了一把,买了雀巢的。那时我是多么的英明神武啊,啊~不仅避免了喝了毒奶粉后的忧虑,还避免了两袋子奶粉钱的浪费:)
英明神武和杞人忧天真的很接近,接近的就像是邻居,而这两家必然是用纸板做墙壁的……
Monday, September 22, 2008
秋雨缠绵的周末
读书……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师兄过来了,然后是午饭,饭后天气更加沉了,于是打算饭后回去拿把伞,可是走到楼下才想起来出来吃饭的时候把钥匙放在实验室了,唉,太没有预见力了。于是又无奈的走回去,接着看书。
到了快五点的时候终于把计划看完的都看完了,往楼外眺望发现已经下雨了。还好周末的人是不多的,可以在前台借了伞回去:) 所里提供的是那种结构最最简单的长长的黑雨伞,真是多年都没有用过的东西了。不过撑在手里的感觉却是相当的好,比如今那些摇摇晃晃的折叠伞跟让人放心。嗯,撑着这种老式伞还能产生一些怀旧的感念,呵呵。
回到寝室打开电脑无所事事了一会儿,忽然看表发现已经是六点半了,唉,食堂没饭吃了:( 于是又撑着伞走在公寓门口的那条小径,寻找吃饭的地方。最后选了猫哥推荐过的大拇指中式快餐,8块钱的宫爆鸡丁饭,味道还可以,就是葱放的太多了,而且量少了一点……(好像最近食量有所上升的说)不提晚饭了,我现在又饿了……
晚上写了matlab实验作业,很多东西都忘掉了,一开始连matlab语言中矩阵下标是用[]还是()都想不起来了,完全空白的感觉,只记得%开头的是注释-_-b 不过写了几句就回忆起来了,啊,动态语言真是好学好用啊。做完作业又看了点闲杂的文档(C#编程之类的没有科学只有技术的入门书),看看表,已经十一点了。勤奋好青年的周末就这么要完结了,时间过得真快!
回来的路上走在那条很僻静的小路上,远处研究生院教学楼的射灯在雨水浸透了的路面上映出长长的光带,而路灯的光晕中雨点划过时很像一群银色的小鱼在水中掠过。在过街的天桥上我特意的放慢了步子,两排明亮的路灯一直延伸向远方,光被路上雨水星星点点的反射回来,看起来格外辉煌。一辆街车驰过,在远处转弯划出一条红色的弧线。走下天桥时可以清晰的听到细雨打在伸手可及的行路树上的声音,簌簌落落,给眼前的一切填上了寂寞的色彩。
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Matlab 2007a崩溃问题解决办法
这种情况下只好求助于Mighty的Google了,搜索中文没找到有用信息(sigh,中文互联网的知识含量真可怜),搜索英文在一个mail list里面发现有人提到在Linux平台下面也有崩溃问题,可以通过重定向Matlab的JRE来解决。于是照猫画虎的在Windows试验,安装jre 1.6,把安装目录里面的jre1.6.0_07目录拷贝到Matlab\R2007a\sys\java\jre\win32\目录下,然后修改这个目录里jre.cfg文件为1.6.0_07,保存,启动Matlab,再试,都好了:)
Saturday, September 20, 2008
今日杂谈
- “一定要出国”——今天实验室一起吃晚饭,师兄吃完的比较快,于是看食堂里的电视了一会儿。饭后回去路上,师兄突然冒出一句,大家以后还是一定要出国啊,国内吃个饭喝杯奶都提心吊胆的!
- 伊利是傻瓜新浪是流氓——话说伊利这次在奶粉门中也是黑榜有名,而这个时候新浪也是想钱想得过了头,竟然在收了伊利好处后故意在黑榜网页上的伊利二字中间插入不可见代码以帮助其逃避搜索引擎。
- 乐极生悲——话说这个假期我感觉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和实现能力又有提高,正在沾沾自喜就到了现在,别说折腾数字艺术了,走个神都是奢侈了。
- 要搞清楚自己做事情的目的——这个真是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了,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的结果能使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增加多少?不知道牛顿当年被苹果砸是不是蓄谋已久的……
- 标准就是一切——这里不是要鼓吹“自有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哈~每个心中对于做事都有个默认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差异常常是矛盾之源,也是分水之岭。订好自己的标准,既不能随波逐流也要注意人至查无徒。(尤其是天朝这种农业味很浓的社会)
- 坚持到底——为了鼓励自己,我考虑要不要买个有倒计时功能的钟了。嗯,要是有人送我一个作为Xmas礼物我会很高兴的:D (我对“songzhong”这个发音没有什么坏印象,嗯)
- 一日三省和一日三餐一样重要——我不喜欢绕口的表达方式,我不想当众人敬仰的思想家,但是一日三省自己的购物单能够减少开支,一日三省reading list能够少做无用功。
Friday, September 19, 2008
Google books真是个好东西 | 好日子过完了
经过一番不怎么靠谱的Google和百度之后最后终于想起了Google books,一搜果然有很多书关于这个,虽然Google上的书基本上都是部分节选的,也不是很清晰,不过对于我来说这个根本不是问题,我又不打算全看,哈哈。很快就在一本叫做A Course i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的书里找到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定理的证明,推出的引理etc都有,hoho^_~
======我是一条分割线,啦啦啦=====
今天老师又想起来督促大家阅读龙书了,还要每个人在组会上讲解一部分。按照这本书的第二版修订者Monica S Lam女士的lecture的讲法,我们只要关注代码生成之后的部分就好了,可是这一部分我还完全没有看呢,十一之后就要开始讲了,短短20天时间里我得在上课写作业协助师兄做研究之余看600页艰涩的英文,啊,世界要崩溃了……(昨天还安慰姐姐说英文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情,干着急是没有办法的,可是600页就是中文也不一定有时间搞定啊)
我有位置没压力的好日子终于是过完了,唉,看书去了。
杂谈
这么一来我希望通过上课提高对于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认识的想法就落空了,再次印证了开学时候我找老师请教选课时老师说的话。当时心中还有些腹诽,觉得听课总是好的。现在觉得似乎对于算法,我自己缩在靠背椅里看经典教材都比上课有效果:(
学东西是需要自己来的。如果仅仅是想选一门课让听课、写作业和考试催促自己学某个东西简直就太没有追求了。不过惰性还是很难克服的,我现在虽然也是在自学不息,可是到现在也就是复习了一下*nix的一些常用命令,重新把vim这个让我很不舒服的东西捡了回来,硬着头皮看了一点点的算法导论(不是给自己找理由,我真的觉得这本书太死了,适合需要某种算法的时候去查询而不是一章一章的读),而那个最最关键的,最最重要的,可能未来若干年都要靠其中闪烁着智慧光辉的方法吃饭的书却好几天都没动过了。避重就轻的做法值得检讨。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08
杂记
当当上订的书终于收到了,都是统计学习有关的。两本翻印的进口书的质量都是不错的,这点让我十分高兴。改了选课以后现在又有一门课需要准备教材了,看来又是两本不好买的书,万一找不到只能用电子书印了,不仅“不合法”而且还好贵的:/
为了自学python语言在网上找书,找到了一本开源的《深入Python》(dive into python),原来不仅软件有开源的,书籍也有:) 仔细看了看,似乎写的还是不错的,而且有志愿者翻译的中文版,哈哈就先看它了。
Monday, September 15, 2008
中秋节·杂记
饭后回到青年公寓,感觉人似乎少了不少的样子,嗯,团圆之夜么。晚上本来打算洗衣服的,可是一来有点累,二来看外面风雨大作的样子估计洗了也没法子晾晒……不知道天气预报的多云天气是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
有时候没事干就喜欢胡思乱想,嗯。我发现自己的可塑性真的很好,这才来了中科院两周,就多多少少受到了公寓区那句“科学家的摇篮”的影响……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堪比中学时代(呃,尽管有些人觉得我高中念的也不是使了全力,我自己还是觉得那已经是我的上确界了)想想中学时代为啥要好好念书呢?因为想考好大学啊,至于为啥要考好大学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那么清晰了。现在回忆起来似乎是因为当时觉得这是改变命运的一个好办法吧,我是那种偶尔会游荡在群体之外的人,所以常常想干出点别人没想过做过的事情。当时觉得念书找lp找工作养孩子送他/她上学,供他/她找gf/bf,帮他/她找工作这样的人生循太糟糕了,于是想通过某种方式跳出来。结果发现到了THU就变成了“找GF,找工作,养孩子,送他/她上THU”的循环了,仅仅是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域缩小了一点……
离开THU的时候,说实话我是很有些不舍的(不管我是怎样一个喜欢向前向更远的地方漂泊的人,却也很矛盾的喜欢怀旧)。不过却总有另一个心里声音告诉我,这也是一件好事,剥去了THU的光环,让我更能看清楚自己,更容易看到别人的努力和奋斗。一门课的老师讲我们入职后很有可能成为的“软件工程师”是和“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不一样的,我们其实对应的是建筑工人和车工而已(这里没有任何贬低这些劳动者的意思,我平等的尊重每一个职业)。哈哈,多么残酷的现实啊,就像案板上的活鱼一般。我有什么?我会什么?我能做到什么?我和自己的白日梦还有多远?前些天和豪雪同志扯淡,他的一句话很经典,说“‘虽男’这个群体不仅规模大,吸引力也大,不使劲就被吸进去了”。只要我国经济发展不遇到大问题,大家再过二十年应该是都有个房子,一点钱了,这时候还有多少人能为了那个幻境中“指点方遒”的自己而挑灯达旦?
有种东西叫做锐气,失去了想再找回来就不容易了,因此,我还有点庆幸我离开了THU。
反过来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不能混日子,为什么要这样push自己呢?这似乎是一个很重的问题,解释这些和自己存在的意义有关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的(万一结论是存在没啥意义就得去鹰击或是鱼翔了,娃哈哈)。没有宗教可以信仰(无论是传统宗教还是“马克思教”都无法让我信服),又不能接受以个人快乐为主旨的生活观,于是只好且行且思。
啊,十二点了,中秋之夜的沉思与批判就这样告一个段落吧,
Saturday, September 13, 2008
杂记
今天下午拿着沃尔玛的优惠券去采购了点东西,可惜没有找到像BHG看到的希诺办公杯那样的让我有消费欲望的东西……买了一个新的环页本子,带有分割标签,用来记笔记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后就是吃的东西了,其实也没有买多少,两条巧克力一盒奶茶一袋果珍,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加在一起就一百多了:( 以前一直是花家里的钱,完全没想过经济独立这回事;现在每个月有一点点补贴了,却更加的精细起来了,一年后不知道会不会变得更加精通于此('_'?) 嗯,向居家型男生缓慢转化中~
话说进来打算买一双休闲点儿的鞋子的,出于银子的考虑本来打算支持国货的,在网上看起来不错的样子到中关村步行街的店面看到实物却发现这款鞋子设计的很肥(我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描述才准确,大概就是横向宽的意思),不十分的合适,没法子咯┐(-_-)┌ 哦,谁看到哪里有打折活动或者看起来舒适的款式欢迎告诉我哈。
哦,对了,今天收到了在淘宝商城(嗯,淘宝的新业务方向)买的银包,就是老在各大超市入口店面区看到的那个稻草人。感觉质量还好吧,反正价格也不贵,嘿嘿。我现在感觉竖版的钱包似乎要比横版的更合理一些,钞票和各种卡片更不容易掉出来。
嗯,先写这么多吧,反正这两天有时间可以再写,哈哈:D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雨天
中午办了融科的餐卡,话说融科中午吃饭的人真是多啊,相当的火爆。虽然融科的饭比较贵一点(¥12)却是在科院及附近吃到的最好的,而且一定能够吃饱!sigh,离开了thu,开始有了微薄的补贴,吃饭的问题却变得从来没有过多严峻起来。可能主要是觉得还要靠家里吃五年饭实在不是回事情,嗯,sigh~
下午上课高级软件工程这么课,第一次在科院课堂上见到了纯英文的ppt,还巨长无比,下午三节的课还是很艰巨的任务,和困倦的斗争成为了后半节课的主题。以后再来上这种课一定带点薄荷糖之类的东西,不然就只能三节的课只能迷迷糊糊的听两小节了。
嗯,觉得自己的日志实在是越写越不好看了,总是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然后就是感叹压力如何大。也许是在thu的日子过得过于舒逸了,也许是现在开始更多的考虑未来的问题,但是自己也说不清楚这种消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worry about worrying too much. 每天时间利用都是比较满的,算法,shell脚本,编译技术,一本接一本的书,看啊看,总是觉得看的太慢,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为什么?
是给自己设定了太高的目标?(自给自足+深入学习)
是自己的方法有了问题?(阅读和实践脱节?思维方式有问题?没有抓住本质?)
是自己的执行能力出了问题?(不够专注,经常分心?)
这些问题太复杂了,我不知道……也许,我只是需要多睡点觉吧,呵呵XD
Tuesday, September 09, 2008
抱怨一下ICT的门卡管理
Sunday, September 07, 2008
杂记
在国内读博士想完全不用家里给吃饭钱看似不太容易……一个月吃饭基本生就耗掉了所有的津贴了。如果连买衣服的钱也想从津贴里压榨的话就更困难了……事实上我觉得除了吃饭能把我买专业相关书的钱挤出来就很是不易。当然这也不能说研究生院和老师不厚道,毕竟我们也没怎么做活,做出来东西能值钱我自己都怀疑。sigh,想就此不再啃的难度真是不小啊……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严峻的时候>_<
下午找三金取东西顺便看望了烨皮同学,我们简要的讨论了弄个小作坊写写网页,搞搞小程序赚零花钱的可能性。不过似乎对于他们这两位时间上还是比较容易的,嗯,我还是得专注科研(总觉得不搞点东西出来混五年日子不是那么回事……)。btw, 传说Godson 3要流片了,嗯,我觉得多核优化这是个不错的方向,也不知道有多大可能性做这个项目。
~~~~~华丽丽的分割线~~~~~
发现中科院的邮件服务器比thu的还要土,竟然是用着2004年就过期了的证书,搞得每次登陆前都要点好几个确定,烦死了,找了半天也没搞清楚怎么能够自动化处理这个问题@_@ 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在科苑bbs上看到有个mm说找师兄给她杀毒,结果把好几个G的文件弄丢了。真是可怜啊,看来“防师兄”的信念要深入领悟贯彻:P
Saturday, September 06, 2008
体检,电流声,困倦
今天上午参加了入学体检,这才见识到中科院这些“摇篮中的科学家”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与众不同,验血排队的时候竟然能够从三楼排到二楼折回来往三楼排,形成一个很有趣的折叠式队列……
中午在卓越上订了一本学习用书,也不知道啥时候能送到。预计7号发货,9号到货……从北京的某个仓库配送到四环内都需要这么长时间……
下午很有想法的把我可爱的SJ3拿到实验室了,结果发现那个倒霉的电脑的音频有着奇怪的电流声,而这电流声竟然和鼠标的移动同步@_@ 更为神奇的是电脑后面的接口上的耳机插孔就没有这个问题,不过实在是不方便啊>_< 看来联想的台式品牌机也不是很值得信赖。至于更换电脑看起来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了……我只能继续忍受这512M带来的看pdf都卡的体验。
傍晚的时候感觉困的不得了,看来有点休息不足啊,可是我好像也没勤奋的干啥……晚上打算在实验室的电脑上装一个virtualBox跑debian,可是512的内存实在是让我担忧……啊,为什么……附近就没有可以让我拔内存的机器了么!忽然想起来可以用自己的本本跑虚拟,台式机看pdf……嗯,这个主意不错:D
Friday, September 05, 2008
在ICT的第一次组会
今天开始看著名的算法导论,这本书的纸质版似乎真的很厚,这个时候看看电子版的反而更加有感觉。尤其是chm文件,看的时候对于还有多少没看没有太多的直观感受,不容易被打击信心,哈哈:)
最近收集了不少电子书,也不知道到底能够看多快,反正手头上的都已经够我看一年有余了。
中科院第一周
本周没有课,本周老师也暂时没有给我派活,本周我很无所事事,可是日程却排得紧紧的。重装了实验室的电脑,办理了门禁卡,败了不少东西,总算是把自己安顿下来了。青年公寓的网络限制流量真是要我的命了,现在才9月5日,而我本月流量已经用掉了20%了>_< 但愿能够尽快的进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这样的日子过得有些发慌。
哦,对了,有什么信用卡的网银比较好用啊?谁给我推荐一下吧啊。从卓越上买书很便宜的样子,而且不需要自己跑路能省宝贵时间。现在时间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希望……(我才踏进ICT的门就已经有了要严防做不出有价值的东西毕业不了的意识,多么难能可贵啊)
Wednesday, September 03, 2008
入学英语考试>_<
感觉怎么比六级还要困难,同时实验室的兄弟也有人有这个感觉,嗯……结果我觉得应该就是最悲惨的那种……刚刚过了线,课不需要上了,可是分数也好不了了:(
anyway,不管他了。最近看了Getting Things Done -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一书,感觉还是不错的。主要是懒散惯了,很多书中的典型问题我都有-_-b 正好开学这几天事情不是很多,把这本书看了不知道会不会让我的这个学期过得更加有效率一点'_'?
这两天很多人都说实在是无所事事,也是的,整个一周就只有个英语考试和选课,能不无聊么……下周开始我就要奔命于各个课堂之间了,啊,或许是我这辈子最后的上课学年了啊。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嗯,我想我会比本科认真的多上课的。以后的博士生活只恐怕会比这一年更加的单调吧……
Tuesday, September 02, 2008
英语考试等怨念
听说,而且是听到很多人说,在中科院入学的英语分级考试最好不过,因为过了的分数不会像修英语A课程一样高,而如果这个分数不理想会影响评定奖学金之类的不少事情。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抱定了花点时间上课换一个比较好的分数的想法。可是现在似乎需要变化一下了……正如我和很多人说起的那样,转了专业就需要补不少东西了。直接的就是有很多课需要上,还有不少东西需要自己去看。这个的结果就是现在我开始需要面对时间紧张的问题了。英语考试结果无论如何,学分都是要占据的,而如果过了就相当于可以不上课的拿到3学分,这对于希望在这一年中转变知识结构的我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十分的不喜欢上学校这种干巴巴的英语课,尽管我还挺喜欢学习英语的)
嗯,中科院的开学第一周真的没有什么安排,我却有种平静之中等待暴风雨的感觉。坦言多任务时间管理不是我擅长的,我一直还是比较懒散的家伙,做事情也喜欢用比较大的时间块……看来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我要跨过的第一个门槛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方法,欢迎告诉我哈:)
嗯,现在我的休息时间就要过完了……今天复习了一下英语,感觉忘掉的东西真的是不少啊>_< 但愿考出来的成绩不要太悲惨。另外我感觉很多人(包括我)高中时候都看过的《薄冰英语语法》其实也不是很好(btw,昨晚和州杰扯淡的时候他还提起了这书……)
Monday, September 01, 2008
第三天
下午到教学楼实验了一下无线网络,很好,能够连上不错。三点多来所里见老师,得到关于选课的若干指示。晚上和实验室的兄弟一起去物科所吃饭,嗯,算是融入这个集体到开始。
现在我很确定我所在的C743一定是全公寓区最糟糕的宿舍之一了。据说以后会换宿舍,应该是一定会变得更好了,因为似乎没有变得更差的余地了……
哦,对了分到了自己的工位,得到了一台很老的电脑,P4的处理器,512M内存,MX400显卡,不过我最关心的显示器倒是不小,呵呵。
青年公寓第二天
明天学生大会,嗯,有开学的味道了。
中科院食堂里还是有好吃的东西的,不过有点贵唉……不知道津贴够吃饭不。
中科院生活的第一天
坐在没有台灯的桌子前,椅子上垫着的还是一张从家里带来的路上看的报纸(促使股这张报纸是如此的舒服,有了它我就不用坐在很难擦干净的帆布面椅子上了,任何高级的坐垫都不曾给我更好的感觉,所以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在下车的时候把它随手扔掉)昨天一夜的火车在晚点了一个小时零四十分钟以后终于把我带回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北京。而我也从走出车站开始期盼迎接我的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环境。
青年公寓没有惊喜。
小雨中的新生接待处十分的混乱,对于不同学院的学生似乎有着不同的流程,而指示却是相当的不清楚的。报到处和一处推广建行“名校”龙卡的紧挨在一起,两者的关系让人搞不清楚,给人一种办理龙卡也是报道的一个环节的感觉。边上的一个摊子上学生会在招新,四五个穿着统一的黑色T-shirt的姐姐在散发着报名表;而这里的学生会似乎和迎新工作毫无关联。
一张A4的打印纸就是我拿到的报名单,上面的信息到还算丰富,在公寓楼下经过短暂的等待我拿到了寝室的钥匙和一包选课资料一类的东西。宿舍管理人员确认了水表后似乎就没有什么事情了(这个我还没有完全的搞清楚,自己暂且这样假定),于是搭公交去thu取我的东西。走到照澜院的时候正值十一点钟,我也是有些饿了,于是就去三楼的风味小摊找东西吃。不想在那里遇到了猫哥,于是一起吃饭,回北面还顺路参观了猫哥和三金的寝室,他们屋子要是就只有他们俩还不错的说(几乎是占满了……)。
在猫哥也小烨的帮助下我的一大堆东西被顺利的搬到了青年公寓,只是我和小烨一起搬那两个装了书的纸箱子的时候着实费了不少力气,不过好在最后是成功的。在此也要感谢二位还有帮我搬了东西的靖哥哥,阿东,小孔,嗯。
忽然发现我忘了说寝室了,它有如下缺点:
(1) 小,两个人居然是上下铺的,每个人只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小桌子。
(2) 脏,屋子没有经过任何打扫粉刷就交给新生了。我今天只擦了一下桌子和桌子上的小小的书架,粗粗扫了一下地,实在没有力气大动干戈了…… 这个屋子即使经过了一整天的开窗通风仍然有着一股奇怪的味道,很糟糕。
网络我还没有试验能不能用,所以今天就先写在记事本上了,等有空了再敲进博客里面吧。毕竟第一天的感觉实在是比较重要的,以后再怎么回忆也找不到这样的感觉了吧。
说实话,现在我比大一在寝室过的第一个晚上还要想家得多。晚上七点的时候妈妈打来电话,问我是不是找到吃饭的地方了,有没有吃完饭。我自然会说吃过了啊,尽管晚上那会儿实在是只想喝水没一点食欲。走进食堂了却又啥也没吃就出来了。我跟妈说宿舍虽然小点条件还不错,食堂没有传说的那样不好吃。我想我说过不少的谎话吧,可是这次说得不太容易啊。不知道五年后的什么时候,我会不会想当初在青年公寓的住得挺好的?
(最后还是战胜了懒惰和疲倦,把台灯装起来了,有了台灯似乎要容易快乐起来一点,嗯,新发现哦:)
挂掉妈妈的电话以后去华联买东西了,刚到五道口居然又开始下雨了,而且我很失败的忘记带雨伞了。索性先买东西再说。新的枕套,新的拖鞋,乱七八糟的东西又一次深刻的教育了我——“穷家值万贯”。要给自己弄一个比较舒服的窝身之所还是开销不小的啊!华联出来雨停了,也是回到寝室,洗浴,写日志。(哦,真的好些日子没有用笔写过什么东西了,不少字都是靠着潜意识才能正确的写出来,一旦被打断了就不知道如何写字了,令自己都担忧起来。)
Anyway,在这个蛾子曼舞,小强奔突的寝室里我是暂时安顿下来了,虽然没有吃完饭,还有香肠和饼干;虽然房间狭小,还有床、蚊帐和凉席;虽然这里没有故园的幽静葱郁,还是地处繁华的北京市区而不是荒原隔壁。所以,我还好啦,亲友勿念!
啊,今晚不想再听Somewhere I belong了。
补记逸事一则:
小烨:你看那里写着“科学家的摇篮”!
me:你看我哪儿能像科学家……
补记心情变化:
据Carina称她的宿舍是一个人住,我这里至今还只有我不知道是不是会是传说中单间涅(痴心憶想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