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0, 2007

NightFire的PS教程

NightFire的PS教程
贰·选区
“选区是Photoshop的灵魂”


我把选区作为我正式开始讲解ps的第一篇正式我对于这一句话的认同。无论多么绚丽的构图,多么巧妙的拼合,使你的作品能禁得起挑剔的眼睛的审视的还是精准的选区。ps是一个基于位图的软件,一幅精雕细琢ps作品的单位是像素——pixel。
然而如何在巨大的画面上选中我们要的那些小小的pixel呢?这就考验我们的选区技术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们先认识一下ps提供的有关选区的工具:

首先最常用的Marquee工具(这里的工具都是使用了英文名称,因为我一直使用英文版的ps,呵呵有些我不太清楚中文应该是那个,以后的工具名称都是这样di~)
点住鼠标左键向右拖得到一个菜单,这里面的工具都是marquee tool family的成员啦,第一个是矩形,第二个是椭圆,第三个和第四个分别是横向和纵向的单像素宽度矩形,这种单像素选区的长度是和画面宽度或者长度相同的。这四个图标很直观的说明了功能相信是足够容易理解的,需要提醒的是看到Rectangular Marquee Tool 后面的那个M了吗?这个是快捷键提示,在键盘上按M就能换成这个工具(当然使用Type Tool在输入文字时出外啦)下面的那个椭圆工具也是M,怎么回事?答案是这两个之间是用Shift键辅助切换的。
也就是按M的时候切换到你上一个使用的Marquee工具,使用Shift+M在矩形和椭圆工具之间切换。
下面是套索工具,这个就是用鼠标把要得区域“圈起来”,足够的直观,实验一下就会用了,个人觉得实际使用不是很多,大家了解一下吧。需要叮嘱的是那个Magnetic Lasso Tool 就是磁性套索,它寻找边缘并且自动吸附,寻找边缘的依据是色彩相似,因此如果边缘光滑的物体是可以通过这个比较成功的选取的。但是对那些边缘比较复杂的,套索就不灵了,这时候需要使用比较高级的工具来“扣图”,这个技术后面会专门讲解。
魔棒这个工具简言之就是选出色彩相似的区域,通过Option面板的选项可以控制魔棒的表现。tolerance能够调节选择色彩的范围大小,这个值的范围是0~255,也就是说一共有256个色阶。后面有抗锯齿连续选取和图层穿透三个checkbox,第一个比较容易理解。连续选取决定是选择连续的区域还是画面上所有的在色彩范围以内的区域。sample all layers决定是不是在所有图层采样还是只在当前图层选择。
黑白两个箭头是选取矢量路径时候使用的,所以这里略去放在矢量工具一起解释啦
下面有两个带圆孔的方形图标,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快速蒙板模式,呵呵^_^ 这个模式使你能够像处理一般图像一样的处理选区。

嗯……觉得有必要从原理的层面上解释选区了。
选区不仅仅是一个被蚂蚁线包围的区域,实际上在ps中选区是有着透明度概念的。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做个实验,建立一个文件,组合键 Ctrl+Shift+Alt+N 新建一个图层。按D键恢复默认的黑色前景白色背景设置。在图层面板点我们新建的图层选中它,按Shift+F5调出填充对话框,按Enter确认。(但愿这套快捷键流没有噎着你……God bless……如果你能一秒内完成这套基本动作,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比我麻利啦)使用任意Marquee随便选上一个区域,Ctrl+Alt+D调出Feather面板,输入一个合适的值,比如50,然后确认,再按Del删除选区内的内容,呵呵,看到什么了?我们在黑色的图层上开了一个边缘模糊的窗口^_^

现在回忆一下我们Feather(羽化)选区以后得到的蚂蚁线是什么样子的——对了,是一个圆角矩形,我们删除的时候删掉的东西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
好吧,让我们明确一下蚂蚁线的原则:
~~~~~~~~~~~~~~~~~~~~~~~~~
蚂蚁线是标志透明度为50%的位置的线
~~~~~~~~~~~~~~~~~~~~~~~~~
如果你进入快速蒙板模式,你可能更好的理解了,选区就是那个红色区域(或者不是红色而是透明的那部分,依据不同显示设定不同),所以对于选区的最合理的理解是一个alpha通道,决定了一个操作(比如刚才的Del)对于这个图像的各个区域的影响程度的深浅。

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快速蒙板模式,建议是你先用Marquee做出选区,然后按Q进入快速蒙板模式看看效果,试着使用pencil 和brush 两个工具在图像上画画,然后在按Q切换回到正常的模式看看现在的选区是什么样子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